李贤宇
在这种条件下,只能依赖出口。
分析称大工业用电或为重点补贴对象卓创资讯的分析师王晓坤表示,除了电价支持政策,其他例如银行解决融资问题、鼓励兼并重组、电网建设和光伏项目同步建设等这些措施虽然比较空,但却是一个重要的政府表态,让市场对其后期具体政策出台留有预期。6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,拟推六项解决措施直指困扰光伏行业的发电量收购、补贴发放不到位、融资困难等问题。
自去年以来国家电网已出台文件对于6兆瓦以下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给予免费接入电网等服务,消除了上网难题,但具体电价补贴政策并未落实。6月6日欧盟对华光伏产品正式征收11.8%惩罚性关税,尽快开启国内市场成为挽救中国光伏产业的重要举措。中环股份等涨停截至昨日收盘,A股太阳能板块平均上涨0.31%。她认为,具体补贴政策可能在8月前实施,因8月是欧盟对华光伏产品是否继续征税的重要节点。其中最有可能快速实施的是光伏电价补贴政策。
港股方面,保利协鑫能源涨7%,兴业太阳能涨8%。此前,参与补贴政策制定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就表示,不管最终出台补贴水平如何,也要实际考虑政府财政问题,如果实行一到两年,国内光伏规模增长过快,就要再降一点,如果规模没有起来,达不到发展预期,可以再调回来。公司此前曾表示,将加大其光伏硅片在台湾的代工量,但通过海外代工生产的光伏组件,要比在中国大陆生产的成本增加0.4元/瓦左右,占到成本的10%左右。
尚德电力副总裁龚学进告诉记者,尚德电力是最早在海外建设光伏生产线的中国企业,2010年尚德电力就已经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投资建设了50兆瓦的生产线。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成本约1.2-1.5元/千瓦时,若仅有平均0.35元/千瓦时的补贴,发电成本又降不下来,那么许多光伏发电企业将面临亏损海外建厂面临绕不过去的壁垒,国内市场亦非避难所欧盟双反案,再度凸显中国光伏企业两头在外的危机。由于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方案迟迟没有出台,大多数分布式光伏客户依然处在观望状态。
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仇展炜也对记者表示,目前公司没有去海外设厂的打算,但从2009年就开始做电站开发,目前国内和国外开发电站规模的比例是3:1。未来比较理想的状态是,中国企业70%的产能内销,30%的产能出口。
除成本增加外,海外能够为中国光伏企业提供委托加工的产能已经严重不足,台湾的一线和二线太阳能工厂已经实现满负荷生产,难以再接受更多的代工订单。中国光伏市场并不是中国光伏企业的避难所,而只能是强者的舞台。但是,当地高企的人工成本,不得不要求企业追加更多的投资购买自动化的生产设备。在201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,国家能源局已经将全年新增光伏装机提高到10GW。
对大型地面光伏电站达标一处并网一处,对分布式光伏电站则将审批权下放到地市公司,并且全面实施并网不收费。中国光伏市场的发展已经是在跑步前进了,再快就要出问题了。龚学进表示,中国企业难以通过海外建厂的方式,在短时间内绕过欧盟对华光伏双反的贸易壁垒。外患内忧之中,中国光伏企业何去何从?绕不过去的壁垒通过海外代工绕过欧盟贸易壁垒,只能是确保销售现金流的权宜之计。
中国企业不得不为过度依赖欧盟市场的畸形产业发展买单,从而将陷入更加严重的产能过剩和资金流困难。在欧盟启动双反调查后,不甘坐以待毙的天合光能、英利等几家中国光伏生产企业,曾试图通过增加在中国台湾和日本代工生产绕过贸易壁垒,然而,情况并不乐观。
晶科能源的全球品牌总监钱晶对记者表示,目前,用海外设厂的方式保住欧盟的市场份额并不现实,主要是成本问题,但不仅是简单的劳动力成本问题。目前,中国光伏企业面临的是销售无门、资金断裂的致命打击。
补贴资金迟迟不能到位,已经为中国激增的光伏市场埋下了隐患。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告诉记者,从2012年11月开始,中国政府出台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、确定大型光伏地面电站上网标杆电价后,中国光伏市场每年在接近100%的速度激增。目前,中国企业不适于大规模扩张海外的产能,盲目押宝海外的风险很大。相比成本较高的欧美国家,英利更倾向于在东南亚建设海外生产基地,比如泰国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作为保障,而且人工成本比国内低近60%。英利首席战略官王亦逾告诉记者,为了应对欧盟对华光伏双反,不丧失欧盟市场,中国企业只有通过海外办厂,才能绕过贸易壁垒。但是,目前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咨询受理和实际报装差距依然十分悬殊。
更重要的是,如果征收双反关税,即使中国海外企业的光伏组件成品能够绕过贸易壁垒,但是其来自中国的支架构件、多晶硅切片等元件依然会被征收高额关税。时璟丽告诉记者,目前国家能源局现有审批工作能力已经接近极限,审批的光伏项目和补贴的规模已经与财政预算的补贴能力出现脱节。
2013年实际能完成7-8GW光伏装机就已经难能可贵了。2012年,中国光伏发电装机4.5GW。
而2011年5月至11月的补贴资金尚未落实,资金缺口已达110亿元。同时,相应的电力、原材料、税收等费用都要比国内高出很多。
天合光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。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表示,从目前看,只有发展中国光伏电站,把国内市场撬动起来,才能挽救中国企业。目前,生产光伏组件的自动化率已经很高,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在下降,在其他国家建厂无法复制的是中国光伏产业的配套能力。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张正陵告诉记者,国家电网目前也正在全速推进国内光伏装机的增长。
单纯为了绕开贸易壁垒而在欧美建厂并不划算。尚德电力副总裁龚学进告诉记者,尚德电力是最早在海外建设光伏生产线的中国企业,2010年尚德电力就已经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投资建设了50兆瓦的生产线。
据悉,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方案已确定为平均补贴0.35元/千瓦时,并已通过了国务院会议,各部门正在制定细则,不久将会出台。截至2013年一季度,国家电网公司光伏发电并网装机达到4.41GW,同比增长81%,其中,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0.38GW。
国内市场不是避难所然而,相对于企业的期盼,目前国内光伏市场的发展形势,似乎难以成为企业的避难所。中国光伏企业大多集中光伏组件生产制造环节,上游原材料和下游市场严重依赖海外市场,处于最易被阻击的产业链中游。
原国家电监会2012年12月发布的节能减排电价执行情况监管通报显示,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的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一直到2012年11月底才发布交易方案,超出正常发放周期一年多。这已经是中国光伏市场能够提供的极限了。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成本约1.2-1.5元/千瓦时,若仅有平均0.35元/千瓦时的补贴,发电成本又降不下来,那么许多光伏发电企业将面临亏损。此次欧盟双反措施实施后,对中国光伏企业无异于雪上加霜。
自2013年3月以来,阿特斯就开始从加拿大的组件装配厂向欧盟提供组件,但数量仍然比较少。5月28日,阿特斯一季报显示,其对欧洲的出货量约占20%,同比减少1/3。
在受访业内人士看来,中国光伏发电政策并非为救助某些中国光伏企业而制定,稳步发展光伏发电,促进光伏产业重组升级才是政策初衷。主要原因是加拿大厂的成本比较高,与国内的工厂相比优势较小。
王亦逾透露,为了适应形势变化,英利将在海外建厂,以绕过欧盟贸易壁垒。今年上半年,晶科能源向欧盟出口的比重降低了一半,而更多地向电站开发方向延伸,并尝试做独立电站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